[OpenShift 監控系列 - 2] 用 Sidecar Container 收 Apache 的 Log
承襲上篇系列文 -
🍁 API
Service 透過 Webform
等等的框架包起來,呼叫 API 等等的行為都是透過 GUI 手動操作
🍁 程式是由第三方開發,對於 API 規格並不清楚
🍁 你需要收集 API 相關資訊,並彙整到視覺化的工具上,比方說固定時間內的 API 呼叫次數、API 的回應延遲時間
承襲上篇系列文 -
🍁 API
Service 透過 Webform
等等的框架包起來,呼叫 API 等等的行為都是透過 GUI 手動操作
🍁 程式是由第三方開發,對於 API 規格並不清楚
🍁 你需要收集 API 相關資訊,並彙整到視覺化的工具上,比方說固定時間內的 API 呼叫次數、API 的回應延遲時間
最近碰到個專案是想把既有的 MVC 應用程式打包,並且部署到 OpenShift 上面。
在經歷各種之後,反而引發了我對於 Prometheus 部署模式的一點小小興趣,稍做研究後把心得摘錄於此系列文章中。
本系列要談的主題會偏向
🌼 OpenShift Prometheus 的 3 種部署模式
🌼 用 Sidecar Container 收 Apache 的 Log
🌼 自己寫 Prometheus Metrics 收 Prometheus Metrics
而今天會介紹第一個主題 -
2020年初曾經試過在 Mac 上面直接跑 Podman,可惜那時還沒有找到足夠的教學資料引導,就放棄了在我的 Mac 上使用 Podman 做打包,最近因為要回學校講課,就找了一找,沒想到還真的被我找到這篇文章:在 macOS 中使用 Podman,但文章內容有些指令的部分需要勘誤,索性寫一篇來紀錄過程。
在某天休息時間滑手機找關鍵字時看到關鍵評論 - 《找回愛與尊重的自尊課》:練習「駁斥」,鬆動以別人觀點看待自己的舊模式 - 蘇絢慧 的這篇文章,看了不到一半就覺得心裡的盒子好像被打開了一般,於是乎便直奔博客來買了這本書的電子版,方便我在閒暇之餘把這本書嗑完。
上次用 Windows OS 應該是我大學時代的事了吧(煙
近期因為工作需求又再一次接觸到,原以為很快就搞定,結果還是有些小檻要跨,在此紀錄一下方便之後有需求的人也可以查找。
另外我也有寫一些簡單的範例可以在這個 Repo上找到,有時間就會更新。
Bastion Node: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
Ansible version on Bastion Node: 2.9.6
Python version on Bastion Node: 3.6.8
Windows Server: Microsoft Windows 10 (64-bit)
最近這個問題常常被問到,索幸直接整理一篇。
首先先用左右區分不同用途的作業系統,左邊是一般的 Host Linux 作業系統流派;右邊是為了分散式架構開發出來的輕量化作業系統流派,近年來為了容器的發展,各大知名的 Linux 廠商紛紛推出自家的 Container OS。至於 Host 和 Container OS 差別在哪?可以參考這篇文章。